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如果蒋介石回大陆,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发布日期:2024-08-22 14:09 点击次数:184
“如果蒋介石回大陆,是否考虑给他一个部长职务?”
万隆会议上,一位记者对周总理提了这样一个刁钻的问题。
这话一出,全场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气氛。
万隆会议,本是诸多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和平共处而召开的,台湾问题一旦回答不好,很容易起争议。
这个记者明显不怀好意,那么,周总理又该如何应对呢?
许多人在等着看笑话,因为人人都知道,台湾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国、美国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
周总理此时说出的任何一个字,都有可能引起激烈的国际争端。弄不好,一盆脏水又要倒在中国的头上。
如果是一般的外交人员,面对这种情况,也许早就手忙脚乱了,但周总理却有备而来,他知道西方的媒体记者迟早会抛出这个问题。所以,周总理冷静地说:
“部长太低了。如果蒋介石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地位。”
全场鸦雀无声,周总理这个回答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西方也完全找不到可以攻击的漏洞。一个尖锐的问题,被周总理以出色的外交智慧平息了。
但这次发生在万隆会议上的风波,其实只是台湾问题的一个缩影。
台湾矛盾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如何收复台湾,一直都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能顺利的收复台湾,那我们就不能说中国真正实现了统一。
可台湾的情况与其他任何一块地方都不同,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
历史上,台湾曾经遭受过日本的殖民,后来又经历了国民党多年的严酷统治,如今整个台湾岛上,问题迭出,矛盾不断。
而且,因为台湾岛本身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美国时不时就要来找点麻烦,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和西方势力抗衡。
在这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收复台湾成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
其实,早在1949年建国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考虑过要武力收复台湾。那个时候,国际形势相对缓和,也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但是,世界形势的变化实在太快了。
1950年,美国悍然入侵朝鲜,这就导致中国不得不将最多的精力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如此一来,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再去收复台湾。
于是,等到1954年,这个问题才被重新提起。
当时,毛主席想的依然是通过武力收复的方式,毕竟,台湾岛上的蒋介石绝非善类,和平谈判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蒋介石到现在还做着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又依赖美国人的支持。所以,一场大战几乎不可避免。
如果单纯看当时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战斗力,武力收复台湾大有希望,但这中间却有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美国。
美国和台湾当局狼狈为奸,他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战斗中投入多少,将极大地决定战争的胜败。
明枪暗箭
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所以神经极为敏感。毛主席这边刚刚提出武力收复台湾的想法,美国那边立刻就开始了动作。
他们把整整一个战斗舰队派到了台湾岛附近,甚至还出动了航空母舰,另外,美国紧急和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此时,美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将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自己在台湾岛上的利益,这是美国针对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而被针对的主要对象当然就是中国。
美国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此时此刻的中国需要发展空间,如果再和美国大动干戈,影响的是今后几十年的发展。
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进行了仔细的商议之后,认为还是要优先考虑和平收复,不能在这样一个危机时刻轻易和美国开战。而如果要和平收复的话,自然就要动用外交的力量。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对于“战争”这两个字都产生了深深的阴影。
因此,很多时候,外交代替了战争,成为了大国博弈的主要手段。
美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们在国际上大肆宣扬台湾独立,希望能够把台湾分割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样,美国就可以为所欲为。
美国做这些事情非常得心应手,世界上许多小国的政府早就已经沦为美国的手中玩物,美国也有自信能够让台湾成为傀儡。
当时的外交环境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强国,只要一发声,响应者云集,整个西方世界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外交上的绞杀。
我们必须要做出反抗,否则,收复台湾将彻底成为空谈。
周总理开始从另一个方向努力,那就是世界上众多的亚非国家,这是属于我们的外交空间。
我们要由亚非国家,逐渐将我们的声音传向世界,告诉全世界一个事实,那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土。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正是一个很好的发声窗口。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前,对世界上的很多国家而言,中国还是一个有些神秘的国家,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外交政策,更不了解我们对于台湾的态度。
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万隆会议上听到中国的声音。
而美国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揪出周总理的错误,以此来作为他们向台湾发难的借口。
所以说,万隆会议看起来其乐融融,其实布满了刀光剑影,周总理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出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观点,便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符合当时亚非国家求独立、求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间接的表明我们对于国家主权的态度。
我们不搞侵略,不希望和其他国家产生冲突。但是,对于领土的问题,我们也绝不允许别人的干涉。
在周总理的推动之下,万隆会议朝着一种十分美好的方向发展。
但这个时候,美国再次出来搅局。
他们当然不希望万隆会议如此顺利地结束,于是,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充当了急先锋,开始对周总理抛出一个又一个的尖锐问题。
他们准备的压轴好戏,就是台湾问题。
美国认为,面对领土争端,周总理的态度,要么就是失去理智和美国记者争辩,要么就是含糊其词,试图化解矛盾。
这是大多数国家面对美国的态度,但周总理的态度异常坚定,他对美国方面指出:
“台湾问题是解决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美国不从台湾以及台湾海峡撤兵,不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两岸关系便谈不上正常化。”
不懈努力
在对美国语气坚决的同时,周总理对于台湾方面是温和的,甚至能够当众许诺,只要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中国,新中国政府会给予优待。
这样的态度,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国内更是陷入了漫长的争论。
当时,美国十分害怕蒋介石真的带着台湾回到中国大陆去当国务院总理。
一旦蒋介石改变态度,美国之前的战略部署就要打水漂了。所以,美国开始更加频繁地和台湾交流,希望能够彻底把蒋介石拉到美国这边。
对于美国的动作,周总理早有预料,不管台湾当局最高位置上坐着的是不是蒋介石,美国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控制和拉拢台湾,以达到自己龌龊的目的。
蒋介石对美国来说只是个工具,相反,对我们来说,蒋介石才是一个具体需要争取的对象。
蒋介石过去做过许多错事,但是,假如他能够同意和平统一的话,那也算他为国家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是愿意以宽容的心来对待他的。
所以,为了改变蒋介石对于大陆的偏见,周总理在万隆会议召开的次年,便不断通过中间人对于台湾方面喊话,表达中国大陆的友好态度。
同时,周总理也是通过这种喊话,把中国的态度传达到全世界。
大陆和台湾的问题,关起门来,都是中国的家事。我们和台湾之间从来不是喊打喊杀的关系,也绝对轮不到美国来插手。
周总理的一系列外交行动,让美国成为了跳梁小丑。
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全世界敢怒不敢言,此时中国以光明正大的姿态粉碎美国的阴谋,许多国家暗暗地拍手叫好,不少和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1956年,周总理又提出,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可以进行第三次合作,针对台湾问题,真正地联合起来。
众所周知,在近现代,共产党和国民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尽管这两次合作都因为蒋介石等人的自私自利,结局不算圆满。
但是,在合作期间,两党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如何,合作比打仗要好得多。
两党能够携手同行,是全国人民期望看到的结果,合作是促进统一最好的方式。
周总理很照顾蒋介石的想法,他多次强调,我们对于台湾的统一不是招降纳贡,不是让台湾俯首称臣,是要真正的两边坐下来。商量将来的事。
关于台湾真正回归之后要实行怎样的政策,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拿出了四条方案:
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第二台湾作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
台湾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央不派人前往干预;
第四美军撤离台湾,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这四条方案,其实可以看出来一国两制政策的雏形。
长路漫漫
当时,周总理希望能够把双方的矛盾降到最低,所以愿意给台湾这些优待,只要能够初步先将主权收回来,以后的事情还可以慢慢谈。
可是,蒋介石所想的明显和周总理不一样,周总理希望国家统一,而蒋介石只希望保全自己的利益。
蒋介石是一个非常狡猾自私的政客,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可在他心里,国家的分量恐怕并没有多少。
他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疯狂敛财,并且把权力高度集中到自己手中,偌大的政府俨然成为了四大家族的买办集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蒋介石这种自私的性格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依旧没能改掉自己的劣根性,哪怕中国大陆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他依旧不愿意回去。
因为,蒋介石认为,在美国和大陆之间左右摇摆,能够为自己换来更多的利益。甚至他还梦想着,有朝一日美国打败了新中国政府,他还能风风光光的回去,再次成为中国的领袖。
他这种想法给两岸的统一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蒋介石执迷不悟,于是周总理想到了另一个人——李宗仁。
当时,李宗仁因为政治斗争的失败,已经前往美国居住,可是他却心心念念,一直想回到大陆生活。毕竟,落叶归根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愿望。
50年代末,李宗仁就曾经写信回来,请求让自己回到大陆,可当时周总理并没有同意,因为他意识到,此时的李宗仁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李宗仁现在落魄了,但他曾经也是国民党的代总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说话很有分量,这个人身上的政治意义太大了,他的态度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台湾的态度。
所以,周总理派出人手和李宗仁进行谈判,对李宗仁强调:
他回到大陆,我们是欢迎的,但是如果他要回来,就必须要坚定立场,支持台湾统一。
同时,周总理也亲自面见李宗仁,与他促膝长谈。
在周总理的反复劝说之下,李宗仁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的他已经深受感动,他做了一辈子的所谓政治家,可是和周总理这样一心为公的人比起来,他还是太渺小了。
正是在这种感召之下,李宗仁最终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并且向台湾同胞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李宗仁这一番表态,不仅让大陆感到欣慰,也让台湾的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虽然蒋介石对台湾的回归一直不情不愿,但当时的台湾人民心向大陆,希望祖国统一。
所以,在李宗仁发出号召之后,便有不少人给总统府写去了情愿信,希望蒋介石能够正视历史问题,维护国家主权,推动两岸统一的进程。
在周总理一步步的推动之下,蒋介石的态度终于开始转变,统一的希望越来越近。
只是,挑战也从未走远。
周总理一生都在为台湾回归努力,他没能真正看到台湾回归,可是,他是最初给台湾回归铺平道路的人,他不负于祖国交托的使命。
而周总理离去之后,中国人会把这份使命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