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关于恒达注册

你的位置:恒达注册 > 关于恒达注册 > 湖南才子出上联刁难毛泽东,怎料毛泽东对的下联,令他汗流浃背

湖南才子出上联刁难毛泽东,怎料毛泽东对的下联,令他汗流浃背

发布日期:2024-08-22 08:28    点击次数:191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这是毛主席在读书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毛泽东年少时,他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他便开始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徒步游学。

在与同窗萧子升游学时,得知文化界名宿夏默庵居住在此处,毛泽东便想着前去拜访,与学者共同讨论学问,没想到夏默庵却给了他个“下马威”。

夏默庵出了个上联想让毛泽东“知难而退”,没想到毛泽东的下联竟让他当场拍手叫绝!

图片

一、孩儿立志出乡关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2岁的时候就被送了到外婆家。

毛泽东的外婆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却很支持孩子们读书,毛泽东的两个表哥文运昌、文南松会带着他前往八舅父文正莹的私塾里玩耍。在这种氛围下,毛泽东逐渐爱上了读书。

平日里,毛泽东最喜欢去的便是外婆家的藏书室,这里有很多书,大多数都是八舅父文正莹带回来的。

在毛泽东8岁的时候,父亲毛顺生将其接回,送到南岸私塾念书,在当时那个年代,南岸私塾已经算得上很好的学堂了。

图片

在南岸私塾,毛泽东遇到了自己真正的启蒙老师——邹春培。

邹春培会教学生们练习红蒙字,年仅8岁的毛泽东相较于同龄人显得聪慧许多,邹春培时常会夸赞他。

书读的越多,毛泽东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匮乏,他认为自己应该要去更大的学堂看看。

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本以为在这里求学的毛泽东会潜心学习,没想到仅半年的时间,毛泽东就觉得退学,在他看来自己完全可以自学。

图片

在自学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管是眼光还是格局都有了不一样的提升,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认识了萧子升。

萧子升和毛泽东的作文通常都是满分,都会被拿到展览室展览,再加上两人的思想很相近,因此熟络了起来。

除了上课,萧子升和毛泽东都会聚在一起,有的时候会聊理想与抱负,有的时候会吟诵诗作。

图片

1915年,萧子升毕业了,毕业后的他来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毛泽东则继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两人之间的距离虽然相隔甚远,但依然会通信。

在上学时毛泽东就产生了想要外出游学的想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正好在这个时候从《民报》看到了一则报道,报道中表示有两个青年学生徒步走到西藏边境打箭炉,这让毛泽东感到神往,他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这两个青年学生一样。那同伴该如何选择呢?

图片

他决定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萧子升,萧子升也很认同,在学校里,毛泽东向罗叔雄打听:“安化有什么宿学?”

罗汉雄思考了片刻,说:“夏默庵。”于是,毛泽东、萧子升决定去拜访这位老先生。

二、三顾茅庐遇刁难

1917年夏天,正值暑假期间,许多同校学生都回家了,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收拾好行囊,准备同好友萧子升去游学,他们没有任何盘缠,只带了雨伞和笔墨以及几件换洗衣服,那他们平日里怎么生活呢?

毛泽东、萧子升为了解决食宿问题,沿路会给一些商店、大户人家写对联,当他们将对联写好后,往往会收到对方给予的铜板,毛泽东和萧子升便以此为生。

图片

当然在此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一次在野外风餐露宿时,毛泽东调侃道:“这沙地可以当床,这石头可以当枕头,这蓝天则可以为帐,这一缕月光为灯。”

随后又指着旁边的一棵老树说:“这是我们的衣柜!”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毛泽东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人步行九百多华里,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其中令毛泽东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拜访安化夏默庵老先生。

图片

当时,毛泽东、萧子升来到安化县城,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最吸引毛泽东的莫过于夏默庵老先生。

夏默庵老先生出生于安化县羊角乡大岩村,早些年毕业于前清两湖学院,是前清的一名“贡生”,也是民国时期安化县的教育会长,是当地著名的才子。

毛泽东对有才华之人向来都很崇拜,便想要和夏默庵老先生交流一二。

当时毛泽东只有16岁,夏默庵老先生已经64岁了,在得知这个毛头小子想来拜访自己时,夏默庵表示拒绝拜访。

毕竟,当时夏默庵文化程度颇高,再加上毛泽东当时也没什么名气和影响力,自然是可以不见的。

图片

本以为一次拒绝后,毛泽东会知难而退,没想到没过多久,又来了。

夏默庵让门人表示自己不在家,毛泽东在得知夏默庵不在家后,便决定效仿刘备“三顾茅庐”。

夏默庵被毛泽东三番两次的拜访搞得很不耐烦,于是便决定“会一会”这个毛头小子,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夏默庵令门人将门打开,还没等毛泽东开口说话,他便拿起书桌上的毛笔写了一则上联,只见夏默庵的上联写道:“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毛泽东在看到这副对联后,立马意识到这是老先生在考自己,而且这上联,可不是什么好话!

图片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字里行间透露着:“你这毛头小子还真是不自量力,我堂堂一代文化名宿凭什么要来见你?你还是趁早走吧!不要搞得难堪!”

面对夏默庵这番刁难,毛泽东该如何应对?他又是如何让夏默庵刮目相看的?

图片

三、巧对下联迎赞叹

看了眼夏默庵的上联后,毛泽东笑了笑,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写下:“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随后,门人将毛泽东所写的下联送到夏默庵手中。

看到毛泽东所对的下联,夏默庵连声赞叹道:“这对的好!对的好啊!”毛泽东的下联到底好在哪里呢?

图片

此下联的“青草池”对上了夏默庵上联的“绿柳枝”,“蛙句句”对上了“鸟声声”,不管是词性、结构,还是类象都非常贴切,对仗及对联的蕴含的意义上也是滴水不漏,是难得的“工对”。

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毛泽东下联之所以被夏默庵老先生认可,是他的下联对得“工整”,但事实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图片

在我们眼里,夏默庵上联中“绿杨枝”和“鸟声声”及“春”以为是夏默庵在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象,可别忘了当时夏默庵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下该上联的!

当时,夏默庵正在房间睡觉,却被门下告知又是前几日的学生来拜访,心高气傲的夏默庵自然是有些不高兴,因此便带有脾气写下了“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图片

夏默庵所写的上联其真实意义便是:“这大清早的到底是门外的哪只鸟在叫?这到底是春天来了?还是春天去了?”

聪明的毛泽东自然听出了夏默庵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文人骂人向来不带脏字!如果是脸皮薄的学生,想必在这个时候就灰溜溜的离开了,但毛泽东怎么会放过这次机会呢?

毛泽东见夏默庵用门外鸟来形容自己,他便用池边蛙来做反击,你说我是门外鸟叽叽喳喳,那你就是池边蛙,你叫声这么大,到底是公家的蛙?还是私家的蛙?

毛泽东的这番话运用了《晋书》中的一个典故。

图片

当年,晋惠帝在屋外听到了蛤蟆叫,便好奇的问身旁的官员:“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官员回答道:“蛤蟆如果在公家的地盘叫,那就属于公家,如果在私家的地盘叫,那就属于私家。”

毛泽东的这番智慧令夏默庵感到无地自容,也彻底赢得了夏默庵的尊重。

在读完毛泽东所对的下联后,夏默庵不再持先前傲慢的态度,马上客礼相待,将毛泽东迎到夏宅堂上,并拿出了自己的心血之作《中华六族同胞考说》与毛泽东做探讨。

至此,两人成为了忘年交,直到现在,这件事还被后人津津乐道。

图片

结语

毛主席巧用下联,委婉的“批评”了夏默庵老先生的傲慢,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应当有的尊重,可见毛主席的文学造诣有多高!

如今,毛主席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所留下的诗词依旧为我们所欣赏,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他把古诗词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图片

参考资料:毛泽东楹联集锦,沈百峰,如皋市文化馆

毛泽东访夏默庵,湖南政协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恒达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